当前位置:
消保政策法规
避免跳入理财陷阱的三大对策
时间: 2012-03-22   
  理财方式多种多样,理财的路也有很多条。但是,在这些路上又是布满了荆棘和陷阱,在“3·15”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,我们为您细数理财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或陷阱,并提供一些对策供您参考。

  陷阱一:

  钓鱼网站威胁账户安全

 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、网购热潮的兴起,网络钓鱼、商户恶意欺诈等风险事件成了威胁网民网购安全的主要因素。钓鱼网站通常是指伪装成银行及电子商务等网站,主要危害是窃取用户提交的银行账号、密码等私密信息。据日前易宝支付和360联合发布的《2011网购支付安全报告》显示,2011年1月至11月360安全中心共截获购物钓鱼网站253188家(以host计算),拦截此类网站访问量5.73亿次。

  网络诈骗手法花样翻新,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,其中钓鱼网站已成为网购安全的“重灾区”。2011年12月底在国内发生的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事件,由于涉及CSDN、人人网、天涯、开心网、多玩、世纪佳缘等众多知名网站。事件的起因是这些网站采用了明文存储用户名和密码,在遭受黑客攻击后大量用户数据库被公布在互联网上。

  对策:投资者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,保证电脑环境安全,不接受陌生文件、不同网站用户名与密码做区分、网络密码不放在电脑内、最好使用同一台电脑进行网络支付。此外,正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工作人员,以及有诚信的卖家在联系您时,是不会索要账户密码信息的。当对方试图询问密码、手机校验码等信息时,您要提高警惕,千万不要透露。您在支付过程中,不要随便点击卖家提供的链接,特别是链接中的支付系统。

  陷阱二:

  储蓄变身保单预期收益难保证

  张女士去银行存钱时,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有一种业务比存钱利息高而且有赠品,当时她并不知道是保险,也不了解如果中途取出来要扣钱。而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让靳女士仔细阅读条款,就让其匆忙地签了字。张女士只知道每年存1万元,连续存三年,然后再等三年才能有分红。结果今年张女士着急用钱,去取钱却被告知如果提前取钱要从1万元里扣2100元,只能取7900元。有不少投资者在去银行存钱时却买了保险产品的经历,但中途想用钱的时候,却发现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,甚至需要损失部分本金。

  对策:银保多数销售的是理财分红型的产品,“满期还本+多于储蓄的利息”,年利率在2%至7%不等,一般银行保险满期在十年以上。投资者在购买之前应清楚了解保险责任和利益,熟知保单中的内容,不要盲目接受银行工作人员的高息诱惑。有保单就是保险产品,而不是普通银行储蓄,不可以随意支取,如中途客户随意退保可能有利益损失,而缴费期内退保的本金也会亏损。

  此外,专家建议,购买前应详细阅读投保单、投保提示书、保险条款等有关内容,不清楚的地方可要求销售人员逐条解释。存款变保险后,不少“后悔”的投资者往往会选择退保,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只能自己承担。实际上,由于保险条款复杂、涉及知识面较广,也为了防止保险代理人误导客户,保险公司设定了“犹豫期”的规定,在10天内的犹豫期里,投资者可以申请全额退保。

  陷阱三:

  非法委托理财机构卷你没商量

  很多委托理财公司会以手机短信、小广告等渠道宣传自己的委托理财产品,他们给出的最基本的承诺是保本,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寻求资金的增值。而资金的增值,被不法委托理财公司的盈利能力吹得天花乱坠,如其承诺的资金年收益率从百分之十几到几十甚至几百,反正怎么吸引人就怎么说,根本没有不敢报的数字。但是,投资者在欲望膨胀的同时,忘记了盈利能力的浮夸程度,可能恰恰会在此时陷入委托理财的陷阱。

  现在很多人对于投资领域缺乏专业知识,于是,就决定把理财委托给他人。但是,他们不知道就是亲朋好友、广告宣传、机构推荐中,委托理财也频现陷阱,尽管他们的保本承诺和盈利承诺在最初的宣传中特别让人动心。

  对策:此类委托理财机构通常采用三大伎俩:1.在执业资格上大做文章,力求鱼目混珠;2.在网站建设和广告投放上不惜血本;3.在风险控制和收益回报上极尽夸张。因此,专家建议,投资者在选择委托理财机构时,应登录中国证监会、中国证券业协会或工商部门网站查询、核实。投资者在接受机构的咨询服务和荐股之前,一定要看对方是否有资质,是否是合法的中介机构,同时要签署合同,不能让非法咨询机构的高涨幅迷了眼。

    来源:中保网·中国保险报



 

阅读量:65次